第(2/3)页 安明澄倒是可以理解自己日后会试图重建大夏,她近乎无声无息地存活了十几年了,父亲不重视,母亲也不喜爱,唯一能带给她关注便是大夏公主的身份。 她需要这个身份。 但她想不到自己日后会带兵收复南蛮。 也想不到自己会和不熟悉的三妹妹“小学生互怼”。 这一切对她来说都太过新奇,且难以置信。 【最主要的一点是,气急败坏的宋衡宣称,安明澄如果不在一个时辰,也就是两个小时内投降,他攻下平县后就要屠城。】 【给不了解的小伙伴科普一下,那个时候的计时单位是时辰,小时、分钟、秒这些是昭景大帝后来改的,她更改后不久钟表就被发明出来,可以准确计时。】 宋衡猛地站了起来,屠城? 这是他说出来的话?怎么可能,没有人比他更知道百姓的苦,他日后怎么可能无视底层百姓的命? 杨云逸看向他,轻轻地叹了口气,“可能仅仅是威胁,但更大概率你真是这么想的。” 杨云逸从来都没有相信过宋衡。 他想起那个人对他说的,“当一个人走到了更高的位置,很容易忘记他的来时路。我不希望自己如此,但总有人走着走着便会变得面目全非,连自己也不认得。” 宋衡陷入了沉默。 安尽并不怀疑,若事情真如此发展下去,宋衡大概率真的会做出屠城的事来,原著里安明澄投降得快,平县虽被宋衡大规模征粮,但没有发生屠城的事。 但宋衡真的间接屠过城,喊着“杀万人为雄”“大丈夫不拘小节”的口号,漠视手下兵士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 看书的时候安尽只能骂一句“有病的文盲”,可穿到书里能做的可就多了。 在锦京不远处,天幕之下的平县,更是一阵骚乱,“屠城”两个字如一座大山压向了他们,有不少人咬牙切齿地记住了“宋衡”这个名字。 要不是天幕早就说明了宋衡的身世,怕是平县的同名者就要遭殃了。 【回归正题,那安明澄是怎么做的?投降?或者抵抗?】 【还有第三种,向昭景大帝求助啊。】 【来不及啊,宋衡已经在城下虎视眈眈,这个时候昭景大帝就算调最近的兵马过去都不一定来得及,而且就算她调兵去救,宋衡又不傻,再趁虚而入,可能平县救不了,自己也得失座城池,得不偿失。】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