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 要想富先修路-《我爸爸是秦始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扶苏边让二人看文件,边讲解。

    “由于现在土豆种植,是在朝廷监督下,组织下进行的,现在仅仅是朝廷有粮了,但实际上,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。”

    扶苏说的这个问题很重要,现在仅仅是国家富了,但是老百姓手里并没有多少粮。

    怎么合理合法的把粮食交给百姓,是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
    直接给肯定不行,大秦不养蛀虫,朝廷总发粮,时间长了百姓就会有惰性。

    从哪个方面来说,只要一个民族产生惰性绝对是出问题了,扶苏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。

    但是怎么才能让百姓保持积极性还要吃饱,就要有很大的技巧了。

    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做法。

    唐朝最出名的府兵制,就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。但是府兵属于兼职兵种,在战斗力上肯定就要打折扣。

    宋朝就更牛批了,直接就把活不下去的百姓编成厢军,说白了就是你活不下去,就让你吃公粮去。

    财大气粗!

    最后导致只要百姓活不下去了,就造反。

    反正造反了朝廷就来招安,从此吃上公粮,也挺香的。

    但是后果也是很严重的,尾大不掉,军队几百万,却都是战五渣。

    这特么是什么鬼军队啊!

    扶苏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的治下。

    所以以工代赈这个项目最合适了。

    冯去疾和冯劫看着眉头越来越重,他们不太理解这个操作流程,看起来十分的费力。

    扶苏看到了。

    “两位爱卿可有不懂的吗?”

    冯劫率先说话:

    “陛下,以工代赈最重要的就是项目啊,但是大秦有那么多需要工人的地方吗?就算是咸阳有,也不能保证每个郡县都有啊!”

    问题很有说服力,如果按照古代的思维确实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因为吃饱喝足有穿有住了,就没有啥需要动工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“冯大夫,大秦要开展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朕先不说,就聊聊你所说的这个各郡县施工项目上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冯大夫可知道我大秦工业署是如何运作的吗?”

    “流水线,分工合作!”

    说到这二冯两人都点点头,这事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这跟以工代赈好像没什么关系吧!

    看二人还是不懂,扶苏接着道:

    “就拿修路来说,按照地域,每个郡县负责自己所在地区的路段,按照朝廷发放的规划图进行修建,是不是就解决这个问题了?”

    “总不能修自己郡内的道路去别的地方雇人吧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