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安营扎寨-《金石奇闻》
第(2/3)页
但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地那么简单,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沈老师都会分一下一天的“收获”,让每个人的负重都大致差不多。
我们行进速度不算快,一天也就七八公里的样子,但是每天依然非常累。负重弯腰步行不说,还要边走边动脑子,最关键的是在消耗之后,时常得不到良好的补充。
只有在能够路过村镇人家的时候还好,不管语言通不通,反正在钱是通的,掏钱比划两下人家就知道你要吃饭,少数民族人也实在,给多少钱就做多少吃的,一般沈老师一顿给老乡也不多,但每次都把我们撑得饱饱的。
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的,也就两三天能碰上一次,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就着冷水啃干粮,好在水虽冷,入了口却有甘甜的滋味。晚上睡觉的条件比较艰苦,就只能挤在我们自己带的大帐篷里。这个帐篷平时也都是孙哥背着的,我看着再怎么着也得有个十斤八斤的,这老兄平时废话也不多,确实有些像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样。
但不得不说,这些天看到的各种遗迹,比在上课的时候看课本的图画儿得劲太多了。虽然说我金石实习过,但是学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缺乏经验,给我们安排的都是比较平庸的遗址,说直白一点,就是挖不出来什么东西,才会有我后来出现“井”的那种,干净得像白纸的探方。当然学堂这么安排也没错,文化层不深挖的坑自然也不会太深,学生也不容易出意外,也不用担心有价值的出土物被学生弄坏了。
因此,当我见到一些石壁上的雕刻和壁画时,都是由心发出赞叹,虽然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期的先民所为,不过我也懒得问沈老师,只要它很美,给了我视觉上的冲击,让我精神愉悦,不就够了吗?
我也因此意识到,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真相:我确实不是搞学术的材料。
大概走了一个星期,我们走到一个宽广的平原上,沈老师指着远处一道儿很长的凸起跟我讲:“这个就是金界壕,是当年金人的军事防御工程,就跟长城似的,你看,它看着像城墙不?”
我说:“不像,像土丘,更像田垄。”
他们三个都笑了,说我真是个老实的孩子。过了这么多年,能留下这么多就已经不简单了。
就在这天傍晚,我们来到沈老师之前提到的水库旁,水库的宽广宁静令疲惫的我们心旷神怡。其实说是水库,也没什么人工痕迹,应该属于天然水库。
然而沈老师这个老骗子,开始跟我们讲他上次来这里的时候,这里的景色是多么多么美,草是多么多么绿,蓝天白云和草原映照在清澈的湖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。
我十分不屑地听着,但也没多说什么,甚至后来自己在幻想里似乎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色。不过最让人欣慰的是,走到这里,意味着我们要返程了。这么些天的经历虽然说不上美妙,但是的确比坐在宿舍里有意思,有意义。
然而他吹着吹着,天空开始有了变化,四周出现乌云,并且慢慢聚拢。沈老师知道,这样子是要下雨了,也立马停住了嘴,开始寻找地方安营扎寨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