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亦可有心于日出、日落的风光,安享人迹罕至之中独属于一个人的精彩和美好。抛开了社会,远离了世俗,经历过一番磨难、煎熬后,由人终于见到了彩虹——整个世界在他的观感中都变得有些不一样了,似乎更加的鲜活、有趣!蓝色的天空,白色的云是鲜活,有趣的。住的屋,地上的石是有趣的。身边的树木,脚下的草和野花是鲜活,有趣的……他能够切实的,越发清晰的感受到那种美好,诸般触应也越发的敏锐、本能! 他可以蹲在地上,看蚂蚁寻找食物、打架看上一天,也可以满是兴致的看一株草看一天。 …… 没有厌烦、不耐,一切都是鲜活的,一切都是令人充满兴趣的,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勃勃生机。 那一种“妙”不可言……只可以意会,却难以言传! 他身上的气质似磨灭了。 人味渐去。 …… 他或会读书,或会大声的由心而发,念一句“致虚极、守静笃”之类的道经上的话,也有全真的手记上诸如“神在耳为聪”之类的……有时发了兴致,还会将之刻在悬崖峭壁之上,以供自己日后观摩。如此日复一日,墙壁上的字迹也越发的丰富、多彩起来。这一日,他又在山崖上刻了字: 正所谓动心忍性,动心则由躁而生动,动生化,忍性则为定也。神性之妙乎。 又刻: 人之初,性本善。 …… 人初生懵懂,但人也好,禽兽也罢,却也皆都是好生恶死,好逸恶劳的。这便是生物的秉性——这一个“善”只是美好,而非善良!由人打量了一番这六个字,咧嘴一笑,纯粹而率真。人世一切后天赋予的东西,都随着时间和打磨,从他的身上褪去。 少了红尘浊世中人情世故的纷扰、纠缠,没了人际交往的拿捏,去了是非的约束,知识体系的困扰,空空荡荡,心无点尘。 第(2/3)页